税乎网站

首页 > 问答 > 全国  >  中国税务报:服贸企业:抓准业务实质应对变化

中国税务报:服贸企业:抓准业务实质应对变化

服贸企业:抓准业务实质应对变化

2021年10月29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8        作者:梁因乐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8月,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服务进出口总额32716.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9.4%。其中,服务出口15499.9亿元,增长25.3%;进口17216.6亿元,下降1.8%。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国际税收规则、各国税收政策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不同国家间的政策规定也有很大差异。对于服贸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及时跟进最新的政策变化、没有关注这些差异,很可能引发税务风险。笔者认为,应对税收政策变化,抓准业务实质很重要。

服贸企业:变化已成常态

简单来说,服务贸易就是一国居民与他国居民发生的服务交易,包括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等。与一般的服务业、第三产业不同,服务贸易具有跨境属性,涉及进出口业务,既要考虑企业所在国的税收政策,也要考虑服务对象所在国的税收政策,还要考虑国际税收规则,企业在税收政策适用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最近,笔者接到了一些服贸企业财税负责人的咨询:如何应对全球最低税带来的变化?根据《关于应对经济数字化税收挑战双支柱方案的声明》,符合条件的大型跨国集团在各辖区的实际税负均需达到全球最低税率15%,这一规则将给部分服贸企业带来较大影响。举例来说,如果一家从事代工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同时可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购买了节能节水专用设备,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抵免当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综合计算,该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是低于15%的。如果这家企业同时符合方案规定的营业额和利润率标准,基于全球最低税规则很可能需要补缴税款。

《声明》所附实施计划提出,双支柱方案拟在2022年推进立法,2023年生效执行。笔者认为,为了“中和”全球最低税的影响,调整其他税种可能会成为未来各国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相关企业需要关注各国税收政策的最新动态,及时分析相关变化对企业组织架构、生产经营模式等的影响,并做出相应调整。

除了国际税收规则外,各国与服贸业务相关的税收政策也会随着各国的税收征管改革而发生变化。以我国为例,在营改增之前,卫星转发器租赁业务属于不征收营业税的业务。营改增后,此项业务被归类为基础电信服务,需要缴纳增值税。在一些国家,还针对数字服贸业务开征了数字服务税等。对于服贸企业来说,税收政策的变化和差异化已经成为常态。

应对变化:抓准业务实质

万变不离其宗。笔者认为,应对税收政策变化,服贸企业需要先抓准业务实质,再进行税务处理。

无论是进口服务还是出口服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应当在哪国缴税。基于税收中性原则和税收公平原则,企业在哪里提供服务就应当在哪里缴纳税款,也就是关注服务的流向即可。比如出口劳务服务时,如果工作标的物在国外,往往在标的物所在国缴税。

接下来,就要解决如何缴税的问题,企业需要明确所提供服务的性质。比如,同样是与软件相关的服务,不同情况下涉及的税目、税率是有差异的。以我国为例,如果只是卖给客户一款成品软件,开发软件著作权归属于本企业,为进行软件商品销售,适用13%的增值税税率;如果是为客户专门设计了一款软件,开发软件著作权归客户所有,则是提供软件服务,适用6%的增值税税率。

在进口服务的纳税方式上,不同类型的服贸业务也存在一定差异。国际上,如果是进口审计、设计、税务咨询等无形的服务,常见的做法是代扣代缴或“反向征收”机制,即由接受服务方代为缴纳相应税款。如果是涉及劳务、有形服务的,可能需要在提供服务所在国办理税务登记并缴纳税款。

(作者系毕马威中国供应链税务主管合伙人)

附件: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