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风控方法:应对自然人税收征管挑战
2022年11月09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8 作者:周波
自然人纳税人征管的复杂性对税务部门开展税收管理提出了很大挑战。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提出,健全以“数据集成+优质服务+提醒纠错+依法查处”为主要内容的自然人税费服务与监管体系。近日,笔者阅读《智能风控平台:架构、设计与实现》一书,对自然人税收风险防控有了新的思考。
书中讲解了如何基于不同业务场景的智能风控方法来构建从数据到计算再到决策的通用智能风控平台。该平台既能应用于业务全流程,又能承载互联网业务中大部分风险控制方案。目前,传统税收风险防控流程主要基于“一户式”进行,从风险指标设计、分析,到风险任务下发、应对,均是按户归集。风险防控的“一户式”归集不仅有利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不同税种的协同分析,也便于主管税务机关开展风险任务应对,避免过度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但自然人流动性强,没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取得的不同所得可能对应不同的主管税务部门,这给传统的风险防控流程带来了挑战。在智慧税务建设中构建智能化的自然人风险防控平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一是实现自然人税费数据的“一人式”归集。数据是智能风险防控平台建设的基础。书中提到,大数据风控中,大数据、模型作为核心要素在风险控制中起着关键作用。《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提出,2022年基本实现法人税费信息“一户式”、自然人税费信息“一人式”智能归集。自然人税收数据归集,尤其是个人所得税的数据归集,自2020年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系统正式上线后,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依然有待完善。在归集范围方面,数据在不同系统产生,虽然可以在不同系统之间建立接口传输数据,但是数据口径的差异仍给汇总分析带来困难。此外,税务部门与外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在全国范围内归集的时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是实现自然人税收风险事前、事中及事后全流程智能防控。书中以金融信贷业务风险防控为例,介绍了贷前、贷中、贷后的风险防控,并着重强调了贷前和贷中风险监控系统的重要作用,对税收风险防控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自然人数量众多、流动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对自然人开展事后风险应对存在较大困难。因此,依托大数据并通过人工智能开展事前、事中智能化防控成为最优选择。以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为例,可以借助自然人电子税务局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在汇算前对纳税人采集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进行校验,存在疑问的提醒纳税人及时更正;在纳税人办理年度汇算申报时,在纳税人新增其他免税收入、其他扣除等高风险事项时,对纳税人进行提示,或在远程端予以阻断,要求纳税人线下办理申报;在开展退税审核时,合理设置退税审核指标,根据风险程度高低决定机审或人工审核,提升审核质效。
三是依托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系统实现自然人税收风险防控。书中介绍的智能风控平台囊括输入层、计算层、决策层、风控运营层、风控业务操作层等6个层级,包括决策引擎系统、指标管理系统、接口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考虑到自然人电子税务局在全国统一部署,涵盖纳税人端、税务局端,可以实现自然人从登记、申报、征收到税务部门后续管理等各类业务,建议依托自然人电子税务局,在自然人税费数据“一人式”归集的基础上,构建自然人税收风险智能防控平台。同时可借助自然人电子税务局客户端及网页端与纳税人交互的便利性,打破传统税收风险任务的处理流程,通过系统预先设定的指标模型,借助机器的学习能力,实时对纳税人开展风险提醒、风险推送,实现自然人税收风险防控的科学化、自动化、智能化。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