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风控,享受优惠更安心
2022年12月02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5 作者:本报记者 康晓博 实习记者 袁飞
记者详细分析发现,今年以来,《纳税服务专刊》推出的企业投资涉税考量类、涉税政策分析类、税务风险防控类等其他类别“封面文章”,虽然每期聚焦的热点不一、主题各有侧重,但在具体内容上几乎都很注重分析与之有关的税收优惠,同时提醒企业应该注意的实务风险点。回顾这些文章,能够比较清晰地得出一个结论: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做好了税务风控,享受税收优惠更安心。
税收优惠很多,享受先看条件
随着国家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近年来,要素资源的流动更加顺畅,区域发展新空间不断拓展,企业的跨区域投资也愈发活跃。从粤港澳大湾区到海南自贸港,从综合保税区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在考虑“去哪儿投资”时,有了更多热门选择。
记者梳理发现,这些区域之所以能吸引企业投资的目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其拥有更为丰富的税收优惠政策“资源”——比如,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可以享受相应个税优惠;在海南自贸港,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可以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在综合保税区内,企业从境外进口业务所需的机器、设备等,海关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因此,企业如果想到这些区域投资,须提前从税收角度做好考量与准备。
综合《全程绷紧风控弦 涉税管理抓重点》《实质性经营:合规享受税收优惠的关键》《入驻综合保税区,做好税收“选择题”》等相关文章看,在投资决策和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详细梳理与投资地区、投资业务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企业应根据优惠政策的条件要求,对自身业务收入结构、组织形式、管理架构、融资方式等提前进行妥善规划,以确保能顺畅适用相关优惠政策;此外,企业还需立足长远,对如何持续做好税务合规进行考量和部署,始终严守实质性运营等重要要求。
在具体适用税收优惠政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精准把握政策的要点,特别是要准确掌握具体的条件要求,包括行业要求、企业类型要求、纳税信用等级要求等,防止盲目适用出现风险。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详细掌握优惠的计算方法、申报流程、填报规范,以确保在实操时能够准确地进行申报,避免出现填报错误影响享受优惠的质效。
同时,鉴于目前我国多数税收优惠均采取“自行判断、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企业在申报享受优惠过程中,须对照政策规定收集保管相关资料,确保资料的合理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此外,当企业同时符合多项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时,还应进行横向对比和统筹分析。实务中,有些税收优惠政策不能同时享受,只能“二选一”,企业需要紧密结合自身业务安排,在详细测算和对比分析基础上,选择享受最适合自身的税收优惠政策。
掌握基本规律,风控更有效果
相比较而言,享受税收优惠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税务风险防控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对于企业如何做好税务风险防控,《纳税服务专刊》今年以来刊发了一系列报道,既深入剖析了企业税务风险防控的特点与规律,又介绍了许多新趋势、新做法与新经验,值得读者借鉴。
其中,《准确识变,主动管控税务风险》一文通过对浙江省多家企业采访发现,随着近年来税务部门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并不断提升监管水平,在浙江省,企业主动强化自身税务风险管理已经蔚然成风。从这些企业的实践可以看出,要想做好税务风险防控,首先必须从意识上进行转变,将过去的“被动等待”变为“主动出击”,这样才会有动力投入资源进行风控制度、专业团队、信息系统等建设,企业的风控战略与规划也才能真正落地实施,并取得实打实的效果。
有了意识的转变,企业还需要掌握税务风险防控的规律,并基于此把握税务风控的重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不同发展阶段,税务风控重点差异明显》一文通过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发现了生命周期理论在税务风险管理领域衍生出的清晰规律——在不同发展阶段,大企业税务风险防控重点明显不同,所应采取的风险防控措施也不一样。
比如,处于初创期的企业,由于资金较为缺乏,且创始人团队将多数精力集中在技术领域和销售方面,对税收政策的研究不够深入,往往导致在享受税收优惠时容易发生风险。对此,初创期企业有必要及时加强风控制度、专业团队等建设,确保合规、充分地享受税收优惠。对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而言,由于其业务已经进入较为稳定的发展轨道,有必要强化税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智能税务管理系统,来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的质效,以保障各项业务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