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乎网站

首页 > 问答 > 全国  >  中国税务报:“最大的压力来源,就在于投资东道国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加” 后疫情时代,“走出去”企业涉税管理之变

中国税务报:“最大的压力来源,就在于投资东道国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加” 后疫情时代,“走出去”企业涉税管理之变

“最大的压力来源,就在于投资东道国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加” 后疫情时代,“走出去”企业涉税管理之变

2021年04月02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5        作者:本报记者 李传翠

近日,本报面向440余家“走出去”企业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后疫情时代,包括疫情在内的各方面危机叠加,使得全球对外投资合作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增多。不少“走出去”企业的财税负责人表示,后疫情时代,最大的压力来源,就在于投资东道国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加。基于此,我国“走出去”企业务必重视提高税务事项的管理质量,以税务事项管理的“质变”应外部环境的“万变”。

严峻现实 | 投资东道国税收不确定性增加

就投资东道国涉税情况的不确定性而言,多达64.55%的企业只是“一般了解”,有12.27%的企业表示“不了解”,仅有21.82%的企业表示“非常了解”。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政治、经济、生产、生活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多重因素作用之下,人类进入后疫情时代,我国“走出去”企业面临的投资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税收不确定性随之增加。

采访中,不少“走出去”企业的财税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表示,后疫情时代,最大的压力来源,就在于投资东道国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加。

不可控、突发性涉税风险增多,是最显著的表现。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国际税收管理处处长黄碧波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各国的汇率波动变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走出去”企业,交易时使用外币结算,导致汇兑损益风险加大,一定程度上会带来涉税风险。此外,因疫情导致项目工期延长或滞留海外的外派员工跨境停留时间延长,有可能在东道国构成常设机构或产生居民纳税义务,造成双重征税或税收成本增加的风险也比较常见。

税收征管方面的不确定性增加,也应该引起“走出去”企业的重视。受疫情影响,各国财政吃紧,想方设法创收,可能不同程度地增加税收征管力度,加大税务检查的频率和范围。有企业财税负责人表示,投资所在的荷兰多年来并未对公司进行过税务检查,但2020年开始有了税务检查,在一些税收管理比较粗放的国家,类似检查和罚单甚至让企业“不堪其扰”。此外,部分管理事项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如税务检查开始至结案周期变长、涉税申请事项处理变慢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企业日常税务管理及运营成本。

税收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让不少企业财税负责人感到担忧。受疫情影响,一些国家的相关税收政策变动频繁。以广受关注的数字税为例,美国新任财长耶伦不久前表示,美国将不再坚持“安全港”规则,这意味着美欧澳等30国在全球数字税协议这一问题上有望达成一致。同时,受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投资东道国政府态度、执政主张等存在比较多的变数,部分国家出台了一些限制性投资政策,从而给中国“走出去”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投资压力。

与此同时,投资东道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存在不确定性。据外派税务官王来介绍,为尽快恢复经济,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许多国家对境外投资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或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但这些措施的适用期限、适用条件、适用范围等存在不少差异,对企业的适用要求可能会存在不确定性。此外,转让定价等特定交易,各国关注重点不同,也增加了相关涉税问题的不确定性。

黄碧波提醒“走出去”企业,在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更应该高度关注税务问题及其面临的形势变化,避免税务管理事项成为境外实体的薄弱环节。德勤全球基础设施业务中心合伙人周颖表示,在多重因素导致的境外税收不确定性面前,“走出去”企业税务事项管理难度增加了,海外项目全流程税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比以往更为突出。

实战经验 | 建立必要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在影响“走出去”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因素中,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公司高层的重视程度排名最靠前,占比分别达到65%和54.09%。

面对境外税收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作为中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代表之一,中兴通讯全球税务总监张晓颖却表示“我们整体比较从容”。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张晓颖说,中兴通讯早在2005年就启动了国际化战略。10多年的摸爬滚打,企业内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税务管理体系,采取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为了更好地进行税务管理,中兴通讯成立了全球税务遵从委员会,由集团财务总监亲自领导,并吸纳财务、营销、供应链、运营管理、战略及投资、研发、人力资源、行政物业、法律合规等9大部门的副总裁担任委员。税务方面的重大事项,比如海外业务的转让定价管理、税务风险及涉案应对管理、税务基础能力建设等,都交由委员会来审议、推进、实施。“全球税务遵从委员会的设立,有力地促进了横向之间的跨部门协同,提升了公司税务遵从的能力。”张晓颖表示。

除了设立高级别的决策机构,中兴通讯还建立了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包括《集团税务管理总则》《集团纳税申报管理办法》《集团税务风险管理办法》《集团转让定价管理办法》等。在组织建设和完善制度的双重保障之下,科学、规范的内控管理得以有效推进。

张晓颖举例说,每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兴通讯的每家海外机构会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和操作规范做好前期汇算清缴准备。然后,熟悉业务的投资国财务人员、负责账务的总账以及总部的国际税务经理,三方进行联合评审,基于多年沉淀的主要风险事项模板,对常见风险点进行评审把控,可覆盖常见、主要问题。同时,集团统筹业务、业务财务、账务、税务“铁四角”,通过集团报表各个科目,反向梳理业务流程里的风险点、堵点问题,推动整改,规避风险。

北京税务之星税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梁红星指出,“走出去”企业的管理层应该增强税务风险管理意识,领导企业建立并完善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税务管理流程、内控制度和相关操作办法,将税务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顶层设计、制度设计和执行之中。

梁红星建议“走出去”企业,在充分借鉴同行业企业“走出去”税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应由中国集团总部负责牵头制定一系列实用制度,作为企业集团对所有境外项目税务管理总体性、原则性的要求和规范,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这些实用制度应包括境外税务管理规定、境外项目所在国国别税务实操指南、日常遵从税务规定、商务合同税务评审办法等。“当然,这需要企业根据东道国的法规和项目实际情况及中国企业集团内部规定,不断补充和更新相关的境外税务管理规定和办法,以更好地应对变化。”梁红星说。

专家提醒 | 将风控嵌入投资全生命周期

88.86%的“走出去”企业准备采取措施,应对投资东道国税收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

业内专家提醒,在后疫情时代,“走出去”企业要想从容应对境外税收不确定性,必须注意业财融合,从业务源头做好风险管理,将税务风控嵌入境外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国际税收管理处副处长陈友伦提醒,计划“走出去”的企业,进行税务尽职调查时,要比以往更深入地了解、熟悉投资所在地税法规则,结合投资产业、投资区域和投资方式等因素综合考量税收优惠政策可利用性。这一点,留美学者、快与财经科技(北京)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嘉表示赞同。他说,以美国为例,仅联邦税法就有6000多页,各州的税收优惠政策更是各有不同,企业在实际投资时,务必做好投资调查,充分比较各州政策后再做决定。

除此之外,周颖建议“走出去”企业对海外项目常见税务风险点进行深入分析,并尽量提早给每个风险点做出应对预案。同时,企业还应对海外项目相关法律协议中的涉税条款及潜在风险给予充分关注,与利益相关方协商潜在风险导致税务成本增加需要设置的解决机制,同时可考虑通过购买商业或政策性保险等手段有效化解潜在风险,通过精细化的风控措施提升项目抗风险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不少业内专家表示,在后疫情时代,“走出去”要将税务风控嵌入投资全生命周期,恐怕还离不开数字化管理手段。以工程类企业为例,周颖指出,海外工程项目往往需要采购大量设备、原材料、物资,而这类大规模采购及物流安排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可以通过引入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和调整其供应链、物流安排,有效应对类似疫情的突发状况。同时,信息化系统强大的数据获取和分析功能,还可帮助企业根据采购和物流安排的动态调整,及时跟踪和测算各相关环节的税费成本,为企业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其采购和物流安排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从而显著提升工程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降低供应链各环节所涉及的综合税费成本、确保海外工程项目的顺利执行和交付。

“除此之外,提升借助第三方力量解决税收争议的能力,也是企业需要特别注意的。”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国际税收管理处副处长周颖琼表示,海外项目面临各种不可预判的风险,靠企业单打独斗势单力薄,建议企业加强与各级税务机关的联系,充分利用国家税务总局及各级税务机关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的一系列便利服务,更好地解决涉税争议。

“走出去”企业问卷调查结果详见B4版

“走出去”企业问卷调查结果

2021年04月02日 版次:08        作者:李传翠 整理

近日,本报面向440余家“走出去”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遇到的税收不确定性情况。在问卷调查过程中,不少省级税务机关和“走出去”企业都对此次调查的结论十分关切,现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就涉税情况的不确定性而言,多达64.55%的企业是“一般了解”,有12.27%的企业表示“不了解”,仅有21.82%的企业表示“非常了解”。

●企业获取“走出去”涉税信息的渠道主要有国内的税务机关及其网站、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企业自己的驻外机构、中国驻外大使馆和东道国当地政府官方网站,使用占比依次为77.73%、33.64%、19.32%、8.18%。

●关于获取“走出去”涉税信息的及时性,58.41%的企业表示“一般”,5.68%的企业表示“非常滞后”,3.18%的企业表示“很难获取”。

●“走出去”企业最关心的税务问题中,投资地最新出台的税收优惠等政策法规,投资地税收征管及税收执法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投资地受政治环境、贸易形势等影响呈现出的税收政策主张及趋势变化,排名最靠前,占比分别达到73.64%、64.32%、64.32%。

●在影响“走出去”企业涉税风险管理的因素中,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公司高层的重视程度排名最靠前,占比分别达到65%和54.09%。

●88.86%的“走出去”企业准备采取措施,应对境外税收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占比较高的拟采取措施包括:提升税务风险管控、全球治理和税务分析筹划水平(73.86%),提升日常合规遵从水平(73.41%),更新“走出去”税务管理理念(71.36%),加强对税务机关、中介机构等第三方资源的运用(60.68%),加强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60.23%)。

附件: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