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乎网站

首页 > 问答 > 全国  >  中国税务报:明查暗访:揭开企业昼夜“赶单”秘密

中国税务报:明查暗访:揭开企业昼夜“赶单”秘密

明查暗访:揭开企业昼夜“赶单”秘密

2021年05月11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6        作者:本报记者 肖江浩 通讯员 吴豪

湖南省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开庭审理了娄底市H纺织公司、S纺织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违法嫌疑人刘某辉因犯虚开发票罪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其余涉案人员4人分别被判处2年~5年不等有期徒刑。

2018年5月,娄底市娄星区税务稽查人员在分析辖区企业发票领用量等信息数据时,发现H纺织公司、S纺织公司农产品收购发票领用数量增长畸快,这一情况引起了检查人员的警觉。

在对两家企业经营数据和进销项开票数据研判后,娄底市稽查部门认为,两家企业具有虚开发票重大嫌疑,于是成立检查组对其立案调查。检查组对H纺织公司、S纺织公司实地核查发现,两家企业规模不大,在娄底市经开区某工业园内租用了两个车间作为生产场地。

“生意太好了,我们几条生产线现在日夜加班‘赶单’生产布料,远销沿海广东、福建各地区,您看,这是我们的销售单和运输单……”在检查现场,企业负责人刘某热情地向检查人员介绍企业生产情况,以及崭新的纺织机和车间内一卷卷崭新的布料。办案人员对刘某介绍的情况心存怀疑,但为了不打草惊蛇,查看了厂区情况后就离开了。

检查人员认为刘某自称的生意好、日夜加班等情况并不属实,决定夜晚去企业暗访。果然,只见企业厂房内虽然机器轰鸣,但工人都坐在机器旁边嗑瓜子和聊天,根本没有生产布料——机器只是在空转。

经过外围调查和询问相关生产人员,检查人员得知,企业厂房内的布料已堆放了很久,只是“摆样子”,并非企业生产,而企业的工人均是刘某等人雇来在厂区“做样子”的。

在初步核查基本确认两家纺织企业生产经营造假后,为加速案件查办进程,娄底市税务机关迅速将案件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并与警方成立专案组共同查办案件。

专案组通过核查涉案企业原材料采购活动,进一步夯实涉案企业虚开违法证据。他们从企业开具的农产品发票信息中,重点梳理出湖南省双峰县、涟源市等地区的13户农户。经实地调查,发现这些受调农户从未种植过棉花,也从未对外销售过棉花等农产品。调查证实,H纺织公司、S纺织公司的棉花采购活动均为虚构,其开具的农产品收购发票均为虚开发票。

同时,专案组调取了涉案企业和相关人员的逾万条银行交易流水信息实施核查,经过辛苦细致的筛查和梳理,发现涉案两家纺织企业与下游16家受票企业存在大量资金回流,从而证实刘某等人具有虚构资金流、向下游企业虚开的违法行为。

经查,刘某等4人利用两家纺织企业,虚构布匹生产销售业务。在1年多时间内,共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3106份、涉及金额2.96亿元、税额4503.02万元。同时,向下游广东东莞、福建晋江等地的16家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3044份,涉及金额3.01亿元、税额5014.32万元。刘某等人落网后,面对办案人员出示的翔实证据,刘某仍然负隅顽抗,拒不承认其从事虚开违法活动。案件移送娄底市人民检察院后,虽然刘某拒不承认其违法行为,但检察部门在对案件所有证据和执法取证流程进行审查后,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对其以“零口供”批准逮捕、提起公诉,并建议法院从重处罚。随着判决结果作出,违法者受到了应有惩处。

附件: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