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乎网站

首页 > 问答 > 全国  >  中国税务报:回归祖国25年来——香港税收竞争力持续增强

中国税务报:回归祖国25年来——香港税收竞争力持续增强

回归祖国25年来——香港税收竞争力持续增强

2022年07月01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8        作者:张慧 邓伟文 杨力 戚维之

2022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25年间,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的税收制度和征管措施不断完善,税收竞争力持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港中资企业及下属实体公司注册总数已超过4000家,业务覆盖金融、建筑、通信、贸易、物流、科技等各个领域,保障了供港90%的活猪活牛、78%的饮水、70%的鲜活畜禽、52%的小麦粉、42%的油气,总资产规模达14.98万亿港元。

整体来看,香港税制以税务条例和案例法为基础,具有征管简便、税率较低的特点,使得当地税收法制和营商环境相对确定。自回归以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配合国家“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结合自身优势和企业需要,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重点行业发展。同时,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与经济实质要求、转让定价和反避税等国际高标准税制原则保持一致,为在港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具有确定性的税收环境,进一步稳固其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服务中心的地位。在避免双重征税方面,香港已经签订了45份全面性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越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等中资企业投资经营活动较多的“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均有所涵盖。

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服务中心,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对企业财资中心、基金有关的业务提供了各种税收优惠,提升香港作为国际财资中心、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的优势。

香港地理位置优良、基建配套完善,一直是国际航空及海运枢纽。近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制定了便利飞机租赁、海运运营的优惠政策。在香港,船舶拥有人、船舶营运商、飞机及船舶租赁、海事保险业务,均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待遇,这有助于吸引更多海运企业落户,助力当地高端海运服务发展。

在鼓励科技创新和研发方面,香港推出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制度,并协同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优势,鼓励科研企业在港建立国际科创中心,积极拓展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及金融科技等范畴的业务,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中资企业充分利用内地的科创实力、制造能力和市场优势,积极参与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

为帮助中小企业降低税收负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18年推出了两级税制税收优惠政策,针对企业利润不超过200万港元的部分,适用8.25%的利得税税率,超过部分适用16.5%的利得税税率。一些符合条件的在港中资企业纷纷享受了这项优惠政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港中资企业通过不同方式协助特区政府抗击疫情。在此过程中,企业同样享受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的纾困措施。比如豁免企业取得援助收入对应的税款,无力按时缴付税款的企业可申请分期缴税,并豁免分期缴税附加费等。

根据香港的相关政策,具有公共性质的慈善机构和信托团体可申请为经认可的慈善机构,豁免缴税。此外,企业向经认可的慈善机构捐款可申请税前扣除,总额最高可达应纳税所得额的35%。这些政策,为在港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有力的税收保障和鼓励。

税收征管方面,香港特别行政区税务主管当局基于税务条例,颁布具体指引供纳税人参考,并提供各类税务咨询和税务热线。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在内地使用香港居民身份证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35号)明确香港特别行政区税务主管当局出具的香港居民身份证明书有效期为三年,大大便利了内地与香港企业间的经贸合作。

近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税务主管当局还致力于推进电子报税,优化税务局信息科技系统和设施,建立商业税务网站,方便企业以电子方式提交报税表。同时,通过修订税务条例的方式,完善企业电子报税的法律框架。从目前香港电子报税实践来看,数字化税收征管方式,将有利于在港中资企业与集团层面协同实施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整体税务管理质效。

[作者单位:上海德勤税务师事务所,德勤咨询(香港)有限公司]

附件: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