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乎网站

首页 > 问答 > 全国  >  中国税务报:应对“双支柱”方案:中国“走出去”企业应做好哪些准备?

中国税务报:应对“双支柱”方案:中国“走出去”企业应做好哪些准备?

应对“双支柱”方案:中国“走出去”企业应做好哪些准备?

2022年07月22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8        作者:实习记者 张敏

税收专家表示,从公开信息看,“双支柱”方案的实施落地需要较长一段时期。尽管具体规则仍处在动态变化过程当中,但将会对各国间的税收关系以及跨国企业产生重要影响。对于“走出去”企业而言,只有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才能以最小成本满足新的合规要求。

近日,记者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与华政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双支柱”国际税改形势研讨会上了解到,为有效应对“双支柱”方案,部分中国“走出去”企业已经采取了具体行动。与会专家认为,“双支柱”方案是目前国际税收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对“走出去”企业来说,应及时跟进国际税收形势最新变化,防范因政策变动、规则变化等因素带来的税务风险。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教授何杨介绍,目前,已有137个包容性框架成员就“双支柱”方案达成共识,以应对经济数字化和全球化带来的税收挑战。在过去一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密集发布了关于两个支柱的立法模板、技术细节以及对多个规则的征询意见稿,但在诸如消除双重征税、营销及分销利润安全港等规则的设计方面,仍存在技术难点。“双支柱”方案原计划于2023年生效,但OECD秘书长马赛厄斯·科尔曼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实施时间或将推迟至2024年。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岳树民说,总体来看,“双支柱”方案的实施落地需要较长一段时期,具体规则仍处在动态变化过程当中,“走出去”企业务必做好长期规划,同时关注最新动态。何杨认为,虽然“双支柱”方案的具体实施细则有待进一步明确,但将会对各国间的税收关系以及跨国企业产生重要影响。对于我国“走出去”企业而言,只有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才能以最小成本满足新的合规要求。

华政研究院院长、北京华政税务师事务所全球合伙人吴小强说,中资跨国企业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持续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承接对外承包工程。其中,多数企业仅由设立在东道国下属机构的财务人员或外聘当地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处理海外税务合规工作,在集团总部层面对海外税务风险的整体把控与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面对具有挑战的全球税收治理趋势和国际税收动态环境,“走出去”企业应密切关注国际税改最新进展,利用好专业书籍、官方网站、地区性的税务专业组织等渠道,准确掌握投资国的具体税制、征管规定等最新情况及要点。

尤其是在“双支柱”方案落地实施过程中,一些大型数字化企业应提前梳理、判断自己是否属于支柱一规则范围以内,是否需要在市场国缴纳更多税款。对于一些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优惠的跨国企业,则需要详细测算,判断在支柱二下是否可能会因有效税率低于15%,而需要补缴全球最低税。对于一些有特殊架构的企业,也要提前研判未来在规则适用时可能面临的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财税金融学院副教授谢波峰建议,企业应进一步确认“双支柱”相关规则的适用性,评估其实施对企业内部系统、数据搜集、留存和新的披露义务的影响,以及对集团控股结构、供应链和销售选址的影响,确定现有商业安排和集团架构可能需要进行的调整,以减轻可能发生的不利影响。

目前,我国一些“走出去”企业已经通过课题研究、梳理规则等方式,对其全球税务管理和规划进行了前瞻性的考量。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财务部财税价格处部门专家尹月芹介绍,为应对支柱二方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正在基于国别报告分辖区进行测算分析。中国化学工程集团财务部税务总经理刘伟龙表示,他和团队成员也在跟踪和了解改革进展,并计划以课题形式,针对“双支柱”模型进行专项分析。京东集团副总裁高淑娟告诉记者,京东目前正在对照已发布的规则进行逐条梳理,分析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走出去”企业已经开始加快完善企业内部税务管理职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境外事务副处长马晶晶告诉记者,国家电投集团正计划以当下国际税收规则的变革为契机,进一步提升税务管理在集团国际化发展决策中的作用,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带来税收效益、防控税务风险。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与华政研究院共同发布了新书《“走出去”全球税情指南》。该书较为全面地描述了各主要国际组织、各大洲区域组织税收动态,以及中国内地、中国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其他国家(地区)共计154个辖区最新简明税制、最近年度的税收立法、税收政策和征管规定等方面的最新变化情况及要点,有助于中国“走出去”企业及时掌握各辖区税制和征管变化动态,提高全球税务合规程度,防范税务风险,挖掘财税管理价值。

附件: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