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法治资源 精确化解涉税争议
2022年08月23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7 作者:本报记者 王善宏 通讯员 吴芳 李中颖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如何依据现有证据认定在境外上市公司股票期权的行权时间问题……”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相关处室业务骨干和外聘律师团队围绕一起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行政复议案件展开热烈讨论。这是北京市税务局利用法治资源精确化解涉税争议尤其是专业性强、情况复杂涉税争议的积极探索。
结合首都经济特点推进精确执法
北京市税务局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要求,根据首都经济发展实际,以首善标准提升执法精确度,完善纳税人缴费人权利救济和税费争议解决机制。
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处理涉税争议。北京高端产业多,国际商务服务发达,如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汇聚了大量科技创新、高端服务业。北京市税务局在对该试验区全方位提供落实各项税收支持政策服务的同时,注重及时精准处理涉税争议。对重大争议问题,组织业务骨干、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通过“专家会诊”等方式,从法律法规适用、基层执法把握等方面剖析问题所在,探寻最优解。“我们由此成功高效化解一系列复杂涉税争议,在股权转让、国际税收、契税征缴等领域涉税争议处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总结形成一系列典型争议解决方法,有的入选税务总局《涉税司法案例分析》。”北京市税务局政策法规处处长高源表示。
运用调解等方式化解行政复议问题。北京市税务局快速响应行政复议申请人诉求,推动争议问题尽快解决。如某当事人不服北京市某区税务局的信息公开答复书,提起行政复议。受理行政复议部门立即展开调查,确定有关信息需求属于政策咨询而非信息公开范畴后,当即指导相关区局改进工作,组织业务骨干对当事人线上答疑。当事人的信息需求得到满足,当即撤回行政复议申请。“快速响应,3天时间就使一起行政复议争议从源头化解。”高源说,自2019年以来,在北京市税务系统办理的复议案件中,有100多件以调解方式结案,其中有1/4复议申请纳税人在受理审查阶段撤回。
依托副中心优势试点从源头定分止争
2022年5月,北京市税务局在城市副中心所在区通州区试点建立公职律师涉税争议咨询调解中心,运用“枫桥经验”,联合通州区的法律服务资源,推动从源头化解涉税争议。
“调解中心团队由税务部门公职律师、法律专业人员和税政专业骨干组成,致力于构建集税情收集、税法服务、争议调解、法律救济、权益保护和风险防控于一体的法治税务前沿阵地。”北京市通州区税务局局长闫旭峰说,调解中心运行后,充分发挥城市副中心地缘优势,加强与住建委、公安、法院等部门合作,利用部门信息交互、大数据筛查等技术手段,努力从多角度还原争议事件真相,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促成过错方主动承担责任,达到从源头化解争议的目标。
北京市民雷某近日就在该调解中心的帮助下,解决了与某中介机构的涉税争议。雷某前不久购买一处二手房,委托某中介机构代办纳税事项。双方签订委托合同后,雷某将应缴税款交付该中介机构工作人员孙某。但孙某在办理委托事项过程中错误申报纳税,导致雷某欠缴税款及滞纳金28万元。双方就有关责任问题发生争议,诉诸税务机关。接到此争议案件,调解中心团队立即了解情况,协调通州区建委,组织买卖双方及中介机构进行调解。在对相关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作充分讲解后,争议双方明确各自在争议中的责任,最终达成和解。
据了解,该调解中心成立以来已成功化解涉税矛盾争议25件,调解满意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