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乎网站

首页 > 问答 > 全国  >  中国税务报:建立端对端管理流程:满足不同监管要求的一种选择

中国税务报:建立端对端管理流程:满足不同监管要求的一种选择

建立端对端管理流程:满足不同监管要求的一种选择

2022年08月26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5        作者:林晓东 耿韶华 薛石青

【新闻回放】近期,多地税务机关与海关持续加强合作与协同管理,引起关注。例如深圳市税务机关与深圳海关对关联进口货物转让定价实施协同管理,解决税务与海关监管重点不同的难题;山东省税务机关与济南海关签署合作备忘录,在数据信息共享、税收协同征管、助企纾困解难等方面建立健全长效合作机制。

一笔出口业务从下单、备货、订舱、报关离境、收汇,到申请出口退税,要经历海关(含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税务等多个部门的监管。实践中,虽然税务机关与海关的监管要求存在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将整个监管流程割裂开来“分别应对”。特别是在办理出口退税业务时,如果企业出现涉税数据与报关信息不一致的情况,很可能会引起税务机关的重点关注。建立端对端管理流程,是满足税务机关和海关不同监管要求的一种选择。

笔者了解到这样一个真实案例:A公司自产机器设备零件,向境外客户出口,其产品质量优良,在欧美市场信誉良好。不过,随着近年来行业竞争加剧,A公司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前段时间,A公司物流部门收到业务部门的要求,按照海外某客户下达的订单进行了相关操作。后来,该海外客户又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由要求降价。经过几番商讨,A公司业务部门决定给予其20%的折扣,与该海外客户签订了补充协议,并修改了订单价格信息。但是,A公司负责报关的物流部门并未及时收到业务部门更新后的价格信息,仍按照原合同价格进行报关。同样地,财务部门也并未察觉到这一变化,根据该报关信息办理了开票、出口退税申报等业务。

税务机关在审阅A公司出口退税申报时,发现其出口报关单金额与实际合同金额不一致,于是暂缓了业务办理。面对这种情况,A公司业务、财务、物流三个部门的相关人员一方面商讨如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讨论到底谁应该“背锅”。就在争执不下时,该公司的税务顾问提出了建议:这一问题是由企业管理机制不完善及各部门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的,各部门需要共同合作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企业应举一反三,切实建立并完善从关务管理端到出口退税管理端的内控机制,明确关键的控制节点,设置相关权责及复核机制,这样才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后,税务顾问带着A公司业务、财务、物流等部门的相关人员认真进行自查,同时完善端对端管理流程,建立税务及关务协同管理资料备查制度,充分收集报关账册资料、财务资料、税务申报资料、开票资料以及相关订单的备案单证等,形成完整的资料文档,以备税务机关后续检查。在此基础上,A公司基于真实的业务情况主动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经过深入沟通及核查,税务机关根据规定最终同意按企业实际收汇金额作为出口退税申报的计税依据,不过需要企业对相关发票和免抵退税申报表进行相应调整,并进行收汇情况备案。A公司此次出口退税业务办理困境得以化解。

笔者认为,A公司建立税务与关务端对端管理流程的做法,值得参鉴。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从实践看,企业的端对端管理流程设计得越细致、越完善,就会涉及越多的部门、人员及管理程序,在这种情况下仅有流程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端对端信息化管理,这样才能大幅提升税务及关务协同管理质效,更好地防控风险。

实践中,很多国家要求必须以当地的语言文字进行海关和税务申报、开具发票等。在某些个案中,甚至连相关货币符号都可能成为数据处理中的痛点。例如,欧盟的小数点和千位符与英联邦国家恰好相反。如果跨境经营企业仅依靠流程控制和人力投入进行管理,不仅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将面临来自全球各地海关及税务合规风险挑战。

基于此,相关企业应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处理税务及关务数据,对端对端流程进行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从具体建设路径上看,相关企业可以考虑对现有的业务信息化系统、财税信息化系统等进行改造升级,实现业务、财税、物流等部门间的数据互通,将端对端管理流程嵌入系统中,或者可以考虑建立单独的税务及关务管理平台。

不管哪种路径,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打通税务管理与关务管理的壁垒,利用有效的科技手段对税务及关务进行协同管理,这样不仅可以保持数据来源的统一性,降低数据在不同系统间传递过程中出现缺漏、差错的概率,而且可以充分运用税务、海关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分析和业务规划,从而以更低的管理成本,实现更高的管理效率,更好地满足税务机关与海关的监管要求。

(作者单位:毕马威中国)

附件: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