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用好国别投资税收指南
2022年03月18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8 作者:黄跃文 洪筱箐 本报记者 李雨柔
最近一段时间,国家税务总局瑞安市税务局围绕“智慧税务助发展·惠企利民稳增长”主题,深入开展“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优化“一带一路”相关税收政策服务。瑞安市税务局走访当地“走出去”企业时发现,不少企业在境外投资的过程中,没有用好税务总局编制的《中国居民赴某国家(地区)投资税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此,瑞安市税务局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境外投资成功企业的做法,总结了读懂用好《指南》的方法,并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中进行推广。同时,安永等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也建议“走出去”企业,注意《指南》的有效使用,从源头上减少税务风险。
感受: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
全方位了解东道国(含地区,下同)政治、经济情况,是企业制定境外投资计划的关键环节。据了解,《指南》覆盖了104个国家(含地区,下同),主要包括国家概况及投资环境、税收制度简介、税收征管和管理制度、特别纳税调整政策、税收协定及相互协商程序、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六个章节,是“走出去”企业境外投资常用的“工具书”之一。
前几年,为优化资源配置,位于浙江瑞安的G公司在马来西亚设立子公司,负责生产销往海外的汽车减振器等业务。为了解马来西亚的税制情况,G公司财务总监王女士在国家税务总局官网的“税收服务‘一带一路’”专区找到了《中国居民赴马来西亚投资税收指南》。让她惊喜的是,这份税收指南不仅介绍了马来西亚的税收制度、税收征管制度、特别纳税调整政策等内容,对当地近年来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资源储备和基础设施情况、支柱和重点行业也有较为细致的介绍。“有了这份内容丰富的《指南》,可以省去企业多方收集东道国信息的麻烦。”王女士说。
北京立信永安咨询有限公司税务合伙人赵卫刚常年从事国际税收相关业务,在他看来,《指南》的可读性很强,是他经常向客户推荐的境外投资“工具书”。赵卫刚告诉记者,“走出去”企业投资前期,需要了解的信息很多,语言障碍更是加大了企业了解东道国投资情况的难度。《指南》不但解决了语言障碍,还对专业性较强的税制介绍做了系统化、通俗化的处理,有助于企业在投资初期降低疑虑和焦虑。
经验:不同阶段,关注点不同
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税务总监吴青伦,曾为多家“走出去”企业提供涉税专业服务,他在实践中发现,从制定境外投资计划到设立公司、开始运营,“走出去”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税收政策的了解需求不同。吴青伦介绍,他曾为某投资巴西的“走出去”企业提供涉税专业服务,在投资行业、投资项目选择阶段,企业对当地税收优惠政策、常见的行业性税务风险等内容较为关注;搭建投资架构阶段则十分关心其在巴西缴纳的各项附加税费,能否作为境外缴纳的所得税在中国抵免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
基于此,吴青伦建议“走出去”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阅读《指南》的关注点也要有侧重。具体来说,“走出去”企业在制定投资计划前,可以重点阅读《指南》中与投资概况、税制简介等内容相关的章节,对东道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当地吸引外资的相关政策,我国与该国家的经贸合作情况,及其税收营商环境、税制结构有基本了解;在制定投资计划时,通过阅读《指南》,可以重点了解东道国主要税种的政策规定、税收优惠、税收征管制度和税收协定,搭建东道国税收规则框架;选择具体投资城市、投资行业,设立公司架构时,也可充分考虑税收因素,做好合规合理的税务安排。
在海外投资公司正式设立运营阶段,企业财税人员不但要熟知东道国基本税收政策、税收征管要求等内容,而且要重点关注当地的特别纳税调整政策,确保关联交易税务处理的合规性,做好海外投资税务风险管控工作。对于在全球多个国家开展投资业务的“走出去”企业,站在集团总部的视角阅读《指南》,了解掌握各投资国的税收制度等情况,有助于企业做好全球税务管理的统筹工作,进一步优化全球资源配置。
对于这一点,G公司财务总监王女士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企业“走出去”的每一步都有《指南》的帮助。让她印象最深的是,G公司高度关注关联交易问题,在马来西亚公司账务系统设置初期,王女士与同事认真研读与马来西亚特别纳税调整政策相关的内容,并按照政策要求在系统中设置了投资额度、关联交易定价政策及价格标准,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转让定价风险。
建议:结合实际,提高使用效率
瑞安市税务局干部麻舒程,长期负责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服务。随着辖区内“走出去”企业数量的增长,她收到的与境外投资相关的涉税业务咨询也越来越多。麻舒程在为“走出去”企业解答涉税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了提高《指南》使用效率的方法——结合实际,对症下药。
在收到企业咨询时,麻舒程会先向企业发送相应国家的《指南》,在了解企业的实际投资情况后,再结合具体问题分析探讨重点章节,找出答案。她同时提醒,《指南》中的相关内容大多为一般情况,“走出去”企业切忌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运用。
实务中,“走出去”企业还可通过阅读《指南》,在业务谈判和合同签订中争取更大利益。赵卫刚介绍,企业通常会在合同中约定双方的税务成本承担事宜。税种性质不同,税务成本承担情况也会有变化。如果企业在合同中只约定了较为模糊的情况,企业就需要结合东道国相关税种的具体性质,估算自身税务成本。比如,不少国家都有预扣税的规定,但是有些国家的预扣税是所得税性质,有些国家的预扣税是增值税性质,还有些国家的预扣税属于行政规费。如果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预扣税承担条款,可以查阅《指南》了解东道国预扣税的性质,明确这笔税款是否可以抵扣或者抵免,计算自身税务成本,更好地优化合同条款,争取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