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税务:“小切口”做好正风肃纪“大文章”
2021年10月19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8 作者:刘琼林 郭珈歧 刘伟 张强
监督强才能作风正。四川税务各级纪检机构从“一案双查”、大数据监督、派出机构纪检员监督、专项监督等方面,将监督实招化为监督实效,把“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的要求转化为一个个生动实践。
纪税警联合出击阻虚开
通过大数据监测分析,某市税务局发现十余家医药公司存在虚开发票、骗取抵扣税款进而牟取非法所得的风险,这些公司均挂靠在一家平台公司上。经深入研判,市税务局、市公安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市税务局党委纪检组抽调8名纪检干部与28名稽查干部开展“一案双查”。
联合调查组先后辗转5个省份抓捕犯罪嫌疑人并搜集证据。同时,对涉案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展开调查。
“请告诉我们,你开展实地核查了吗?”办案人员向涉案企业主管税务机关税源管理科工作人员罗某发问。
“我清楚记得我到企业开展了实地核查,涉及发票这么大的事,我不可能不去,绝对去了!”罗某是涉案企业的税收专管员,面对询问,他拍着胸脯说。“反正我实地核查了,有些细节记不清了。”
办案人员事先调阅查看税务征管稽查资料、调取征管信息系统相关数据、查阅复制案卷文书,在向罗某出示相关证据时,罗某终于承认:“我如实交代,我没去实地核查。”
随后,联合调查组认定这十余家医药公司为取得虚假的农产品收购发票,虚构成本、虚假抵税,向“不存在的农户”虚开近14500份普通发票,金额近1.3亿余元,向下游企业虚开1200余份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货物,金额1.1亿余元。联合调查组及时向下游受票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发出协查函,阻断虚开的增值税专票抵扣进项、虚增成本,为国家挽回税款损失2800余万元。
此案主犯周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其他14名案犯分别被判处一年八个月至十年不等的有期徒刑。涉案税务干部罗某等4人因失职渎职、玩忽职守、履责不力等行为,受到留党察看和政务降级等处分。
2020年以来,四川省税务系统启动税收违法案件“一案双查”60件,发出问题整改建议书28份,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人。
大数据监督精细筛疑点
“是我意志不坚定,抱着侥幸心理犯下大错……”在前来探视的丈夫面前,某市税务局干部王某悔恨不已。
某市税务局党委纪检组运用大数据监督平台,对该市2016年~2019年近2万条存量房交易数据中的10万多个明细项目进行筛选比对分析,最终筛选出73条疑点数据,所有疑点均指向该局二手房交易窗口临聘人员王某。
该局纪检组通过调查了解到,王某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但近两年来,她的消费水平日渐提高,时常在朋友圈晒名包,手机越换越好,还开上了高档车。纪检组经深入调查发现,2016年9月~2019年8月某房屋中介公司伙同王某及房屋产权交易中心、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人员,伪造房屋交易完税证明(未加盖红色鲜章),越过税务征收窗口,直接办理产权过户手续,王某从中谋取好处费40余万元。2020年9月,该市人民法院依法对王某案进行了一审判决,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2万元。
近年来,四川税务各级纪检机构运用大数据监督手段发现二手房交易等问题线索风险疑点14个,进一步拓宽了问题发现渠道。
“一对一”谈话道“隐情”
今年以来,四川省税务系统开展了预防遏制酒驾醉驾专项整治工作。某县税务局在开展“一对一”谈话时,税务干部高某主动交代了自己曾因酒驾被行政处罚的违纪问题。
原来,纪检干部老何知道高某平时喜欢“喝两杯”,就对他说:“按照省局‘五类重点人群必谈’的要求,明天就从你开始谈话。”
结果,高某当晚久久难以入眠,脑海中不时浮现出6年前酒驾被处罚的场景。第二天谈话如期而至,老何向高某讲解了政策,也讲明了主动交代问题与隐瞒不报的利弊。随后,高某主动交代了有关情况。考虑到高某正确认识错误并且积极配合调查,在逐级报请上级党组织同意后,最终给予高某诫勉谈话,以示惩戒。
预防遏制酒驾醉驾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四川省税务系统5.7万名在职干部及离退休干部有4人次因酒驾醉驾行为被处理,同比下降71.43%。
“火眼金睛”识“猫腻”
“这个县局出差安排时间还挺有规律,每个人隔三差五就有差旅费报销。”某州税务局专项整治检查组纪检干部小韦在查看某县税务局会计凭证时嘀咕道。听了小韦的话,检查组陈组长敏锐察觉到,这里面可能存在问题。于是决定对该县局请休假情况进行检查,并有针对性地查看请假时间较长同志的差旅费报销情况。
经检查发现,该县税务局有4名税务干部均在请休假期间“分身”出差,违规报销差旅费。还有1人居然把只有30天的4月份过成了31天,出现了4月31日的出差报销凭证。
上述5人违规报销差旅费金额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金额虽小,但纪律规矩绝不容逾越。某州税务局党委纪检组依纪依规对相关人员及负责人给予了追责问责,并要求举一反三,强化财务管理,确保行政管理权依法规范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