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乎网站

首页 > 新闻 > 全国  >  中国税务报:构建契合“管资本”的涉税管理体系

中国税务报:构建契合“管资本”的涉税管理体系

构建契合“管资本”的涉税管理体系

2022年09月23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5        作者:兰东武

【新闻回放】9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补短板强弱项专题推进会。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会上表示,从国资委统计的在线数据看,截至目前,各中央企业和各地改革工作台账完成率均超过98%。接下来,要精耕细作、全力攻坚,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通过改革攻坚,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更加成熟定型,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是在国家授权范围内履行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以资本为纽带、以产权为基础依法自主开展国有资本运作。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上联国资改革、下接国企改革,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综合性改革,也是推动产业集聚、化解过剩产能和转型升级,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

目前,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已取得一系列成果。今年6月国资委印发通知,明确中国宝武、国投集团、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和中国建材5家企业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此外,航空工业集团等12家中央企业正在继续深化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有更多企业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从实践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过程中,相关企业需要基于自身的目标任务与布局领域进行业务重组。比如,中国宝武收购了马钢、太钢、重钢等多家地方国有钢铁企业;国投集团聚焦主责主业,将旗下40多亿元航运资产、500多亿元煤炭资产划转给其他央企……

针对改制重组,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涉及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多个税种。对于相关企业而言,如何统筹设计交易架构、安排重组业务、进行相关税务处理,不仅关系其在改革环节的税务成本,而且会影响未来资产再处置的计税成本以及资产运营效益,倘若企业忽视税务问题,可能将为此付出更高成本。因此,相关企业有必要充分掌握改制重组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综合考虑重组资产特性、国资监管要求、重组时间表以及未来商业计划等因素,妥善设计重组方案,使自身及利益相关方能在合规基础上充分适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促进重组业务取得更好质效。

另一方面,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是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重要举措。从涉税管理角度看,相关企业需要在“管资本”的定位下重新审视其涉税管理体系,切实构建能够契合“管资本”经营体制的涉税管理体系,以促使企业更好发挥“管资本”职能作用。

根据笔者的观察,大型集团企业的业务范围广、控股架构复杂,但实践中不少企业的专业税务人员较少,企业内部各部门间信息流通不畅,导致其涉税管理滞后,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难以满足“管资本”的要求。对此,笔者认为,在进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时,相关企业可从涉税管理职能、税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和跨国税务管理角度,进一步完善涉税管理体系。

在涉税管理职能方面,纵向来看,相关企业应结合集团总部对下属公司的管理模式,将税务管理标准化流程“内嵌”到集团整体管理框架中;横向来看,相关企业综合考量业务、财务、税务、投资等各部门间的职能协作,强化业财税协同,为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和开展资本运作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税务信息化系统方面,相关企业可以加强税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充分考虑税务处理、涉税流程、会计科目与税务核算的标准化,搭建并完善涉税风险智能防控体系,同时结合税制改革趋势及未来战略布局变化,预留税务信息化系统的延展性和弹性,确保企业能够更及时、更精准地防控潜在涉税风险,保障资本运营能力持续提升。

此外,在进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过程中,不少企业同时加快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步伐,积极“走出去”拓展海外业务。在此情况下,相关企业也须强化跨国税务管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双支柱”方案的持续推进,“走出去”企业正面临更为复杂和高透明度的全球税务合规环境,有必要基于全球视角完善跨国投资涉税管理体系,切实提升国际税收合规及风险防控能力,从而更好地助力企业进行投资运营决策,进一步增强企业“管资本”能力。

[作者单位: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附件: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