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面向122家规模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80%企业计划开展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
2022年10月21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8 作者:贾俊远 马树强
前不久,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税收研究所联合发布《2022年大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发展研究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调研组以问卷形式,了解122家规模企业(其中半数以上企业年收入规模超过10亿元)的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情况。调研结果显示,96%受访企业认为建设税务管理数字化系统有助于提高企业税务管理能力,且80%受访企业已经在这一方面展开行动或做出规划。
大企业开展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的原因多种多样,从反馈结果看,税收监管愈发精准、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要求提高排在前两位。有部分受访企业因税务人员流失、缺乏专业技术工具等原因面临内部税务管理压力,急需通过建设税务管理数字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有约三成受访企业表示开展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对标同行业先进企业,优化税务管理方式。
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系统业务板块设计,往往可以反映企业税务管理的需求。从调研结果看,多数企业通过率先完成发票管理系统、增值税管理系统建设,以应对营改增后更为精细的税务管理需求。具体分析,受访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以发票系统化管理为主要内容,三成受访企业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增值税管理系统建设,13%的受访企业则完成了企业所得税和其他税种管理系统的建设。在税务管理数字化系统中嵌入税务风险管理功能的企业较少,仅占受访企业的14%。此外,12%的受访企业增加了统计分析等功能。
在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实际效果方面,没有受访企业选择“超出预期目标”这一选项,仅有20%的受访企业认为基本达成目标。其余受访企业均表示,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实际效果距离预期目标有差距,甚至远不及预期。近八成受访企业认为,企业内部缺乏配合数字化软件系统建设的税务人员和技术人员,是主要制约因素。此外,项目整体规划不够合理、税务管理软件产品与业务实际需求不符、外部供应商资源投入不足等因素,也影响了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效果。
对于如何提高税务管理数字化软件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72%的受访企业认为需要加强对税务管理分析工具的研发,62%的受访企业认为需要解决企业内部税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变动频繁的问题,60%的受访企业认为需要提高涉税数据的系统性。此外,部分受访企业认为,需要提高税务人员税收政策理解能力和税务风险预判能力,并通过数字化方式加以呈现。
笔者认为,企业实现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的目标,不能只依靠开发设计软件系统,还需要企业其他领域配合改造。调研中,多数受访企业认同这一观点。具体需要哪些领域的配合,83%的受访企业认为有必要全面梳理并优化税务管理流程,尤其是税务风险识别应对流程;77%的受访企业认为要培养税务数字化人员,设定相关岗位,调整组织职能;42%的受访企业认为应推动税务集中共享模式建设。此外,有部分受访企业认为,可以通过修订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制度办法、调整企业税务管理战略等方式,配合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
整体来看,人力资源支持不足,是不少大企业开展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共性问题。人力资源与数字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有助于企业开展数字化建设,成功的数字化建设能够将专业人才从日常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需要由人来建设落地,更需要人持续在数字化形态下不断完善发展其功能。
因此,笔者建议大企业在开展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专业人才的储备。一方面,要加强员工在科技、信息化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税务人员对数字化的理解能力和数字化工具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可持续鼓励员工结合日常工作,提出税务管理数字化的发展要求和业务设计,通过引导基层员工创新的方式,在深化其综合认知的同时,也为企业整体发展提供更多智慧。
[作者单位: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