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乎网站

首页 > 案例 > 全国  >  张学东创新工作室:数筑安全屏障 智慧护航税收

张学东创新工作室:数筑安全屏障 智慧护航税收

张学东创新工作室:数筑安全屏障 智慧护航税收

2022年08月08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3        作者:本报记者 朱彦 通讯员 刘佳

张学东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12月,现有成员18人,40岁以下青年占比89%,被评为武汉市十大优秀党建品牌和武汉市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工作室领衔人张学东,男,汉族,1972年1月出生,1992年参加税务工作,现任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税收风险管理局)局长,荣获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最美税务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面对涉税违法,他们是风险防控专家团队,利用大数据优势,为税收安全织出“智能防御网”;面对服务需求,他们开发“轻松填”“票链通”“智税芯”,用多款软件构成税收管理服务“矩阵”。他们,就是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张学东创新工作室团队。

开发预警软件,挽回税款流失

2013年,张学东是原武汉市国税局货物和劳务税处一名税务干部,他了解到不法分子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往往用虚假地址注册企业,大量领用发票后就人间蒸发。因为不法分子作案周期短、隐蔽性强,税务部门很难在日常管理中发现问题,事后追查时往往“人去楼空”,造成了大量税款流失。

面对棘手的情况,张学东开始琢磨应对办法。随着金税三期工程的加速推进,纳税数据实现了全覆盖和集中处理。张学东和同事们每天泡在“金三”系统的数据里,反复分析基层税务部门报告的虚开线索,通过抽丝剥茧,找到虚开企业的数据特征:多属于农产品加工行业、注册地都在写字楼里、进项税额中往往没有列支一般工业企业需要的电费等开支。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能发现虚开特征,那为什么不能根据这些特征研发预警指令,提前锁定涉嫌虚开企业呢?”这个想法让张学东激动不已。通过海量数据分析,经过上百次验算,张学东带领团队编制了一套“数据指令”,实现自动比对、精准定位和快速锁定,只要有虚开发票的相关信号出现,可疑企业就迅速被纳入风险监控系统。

“数据指令”上线后,首批85户可疑对象很快被锁定出来,经过层层调查,其中81户被确定为涉嫌虚开。“这么高的准确率,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张学东说,“提前锁定的涉嫌虚开企业都仍在‘正常营业’,和以往‘人去楼空’的情况不同,给管理和稽查留出了时间。”

“数据指令”一战成名后,经过信息技术人员的再加工,“预警快”系统随之诞生,并在湖北全省推广。2016年,当时的武汉市国税局党组决定,成立张学东创新工作室。经过精挑细选,一支思想觉悟高、政治素养好、业务能力强的9人专业团队正式组建。

有了团队助力,张学东如虎添翼。他带领团队成员一路攻坚克难,主导研发了“打击狠”“面选面签”等增值税发票管理服务软件,先后帮助武汉市税务部门破获“12·08”“1·16”“12·05”等一大批虚开发票大案要案。“预警快”也从1.0到6.0不断升级,累计发现涉嫌虚开企业3452户,避免或挽回税收损失28亿元。

在张学东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各显身手,团队成员鞠宇峰独创“鞠氏休眠法”,显著提高了虚开预警效率和准确性;分析能手石青青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给企业开展全方位“风险体检”。2021年,为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工作室重点围绕“精准监管”目标,集成开发了“捕虚网——增值税发票一体化管理服务监测分析平台”,有效破解了从“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分类精准监管转变的难题。

纳税人所需所盼,税务创新所指

从营改增、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等重大税制改革,到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落实,张学东工作室发挥技术攻关优势,开发了“轻松填”“分析准”“票链通”“智税芯”等多款小软件,方便办税缴费。

“轻松填”,在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关键时期,为纳税人提供具有自动校验功能的填报服务,节省填报增值税申报表的时间;“分析准”,能够及时“捕捉”、反馈税负异常情况,方便税务人员调查核实、及时辅导纳税人排除风险;“票链通”,对增值税发票数据进行实时精准监控,实现了异常发票信息跨部门、跨税种数据共享,推动了业务融合,提升了工作效率……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武汉。为了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出台7批次28项税费优惠政策。政策多、时间短,纳税人难以全面掌握,申报漏填、错填现象明显增多。工作室成员白天下沉社区开展疫情防控服务,晚上在电脑前一起钻研业务、整理数据。经过25天的奋战,工作室推出“轻松填——疫情防控版”。这一软件集成“模拟申报、案例演示、防疫新政、综合业务答题”等多项功能,提供自动填写、免算填报、“一键享受”等便捷办税方式,深受纳税人欢迎,使用人数超过330万人次。同时,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打通上下游供销产业链,工作室研发“票控全”软件,实现了发票管理全链条数据集成,精准引导供需双方对接“补链”,助推武汉企业复产复销率在2020年5月中旬即达到80%以上。

近年来,张学东工作室主攻武汉市重点风险事项一体化综合监督防控体系建设,打造了“智税芯”平台。在近期落实增值税大规模留抵退税工作中,“智税芯”平台搭建了留抵退税风险监测模块,投入使用4大类风险指标,动态监测留抵退税工作中的风险疑点,生成风险线索并自动预警、智能推送,推进综合监督与风险防控深度融合,确保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实既快捷又稳妥。

科学带队育人,培养业务精兵

高质量的研发成果需要优秀的人才支撑。6年来,工作室成员从9人扩展到18人。工作室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人员储备机制,通过学做结合、例会项目等带队育人方法,培养了一批“一门精、二门通、三门熟”的多面手,即既精通各自所负责的税种和软件,又掌握不同税种、软件之间的关联和分析方法,同时熟悉各类信息技术、数据应用、汇报材料等工作。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张学东介绍,工作室队员以挂职的形式聚集,每年轮换。为了保证团队稳定性,工作室要求队员离岗后仍然从事与税收风险管理相关工作,并开展师带徒、老带新、熟带生的结对活动。每批团队成员入职后,工作室会结合每人的知识结构特点和能力水平配备业务指导老师,按照“每日一汇报、每周一交流、每月一活动、每季一总结”的“四个一”方案制定培养计划,建立“成长档案”,帮助其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陶良毅是张学东工作室第二批成员,说起初入工作室的情形,陶良毅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大学学的是旅游管理专业,与税收业务八竿子打不着,第一次摸底考试,我就垫底了。我的老师鞠宇峰经常鼓励我,带着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每周给我单独出考题。”如今,陶良毅不但接连拿到税务师、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还被评为湖北省税务系统业务骨干和武汉市税务系统岗位能手。

在工作室的培养下,团队成员不仅参与了多项软件开发和系统创新,更在各自的业务岗位上发光发热。陶鹏宇成为第五批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培养对象,谭月庆走上了副处级领导干部岗位,刘晓柳、钟晖等5名干部获评副高级职称。张学东工作室也因此被誉为湖北省税务系统“创新人才孵化器”。

2021年11月,国家税务总局在北京、大连、宁波、青岛、深圳、武汉设立增值税发票和出口退税监测分析团队,张学东工作室再次受命出征,成为全国六个分析团队之一。如今,工作室研发的9款软件构成的税收管理服务“矩阵”,仍在不断升级迭代。张学东说:“持续‘保鲜’的税收大数据不断助力各类软件平台优化升级。每个季度,我们都会结合更新的数字化信息和重点风险事项,重新分析研判,进一步精准制定一体化税收风险防控方案。”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难。”这是张学东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未来,我们将进一步运用好税收大数据,着力打造税收一体化风险防控指挥中心,在风险防控的主战场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建设智慧税务贡献力量。”张学东说。

附件: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