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税务监管:数据赋能 风险“画像”
2021年11月24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7 作者:施龙刚 周布信
推动健全税务监管格局是特派办承担的一项重要使命。国家税务总局驻上海特派办探索实践对税务机关进行内部风险分析与管理评价,通过为税务机关内部风险“画像”,不断提升监管的精准度,找准工作范围内税务局履职尽责的撬动点,有效促进区域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水平的共同提升,以“智慧督审”推进智慧税务的建设。
一是内外数据深度挖掘,精准描绘风险点位分布图。国家税务总局驻上海特派办围绕税务机关主要运行的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对风险事项进行梳理,并综合运用构建信息化指标扫描风险、查阅内外部监督报告定位风险、分析税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研判风险等方式充分挖掘数据,让税务机关的自有数据以及可获取的外部门相关数据流动起来、关联起来、活用起来,最终形成了309个可量化评价的三级风险指标,既能够定位显性风险,又能够预警隐性风险;既是税务机关存在风险的点位分布图,也是个性化精准“画像”的基础。
二是分析模型多维构建,精心助力风险分析网格化。国家税务总局驻上海特派办以评价基础信息“广”、评价指标数据“准”、评价模型框架“优”为工作思路,反复验证形成“基础+补充”“固定+动态”“定性+定量”“税收+运筹”的多维内部风险评价体系。在309个三级风险指标的基础上,将问题整改情况、追责情况以及近年来问题及风险态势变化情况作为补充调整维度。在评价模型、评价规则基本固化的原则下,根据不同时期工作重点、被监督单位区域特色进行实时补充动态调整。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方法计算风险,财务管理风险以风险是否触发及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分析为主;税收执法风险以指标扫描产生的疑点数据与征管体量等比率进行量化分析为主。在分析税收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运筹学、统计学中的多种方式构建评价模型,让风险评价的网格更全面细致,评价结果更科学客观,税务机关“画像”结果更精准合理。
三是远程分析实地查证,精确制作风险等级辨识卡。国家税务总局驻上海特派办今年第一季度对工作范围内10个省局开展内部风险评价的结果显示,执法二级风险事项中,高风险30个,中风险85个,低风险305个;财务二级风险事项中,高风险10个,中风险75个,低风险305个,评价结果作为初步绘制各省局风险等级辨识卡的依据。对于低风险或普发性事项,通过制发风险提示提醒各省局自查整改。对于高中风险事项,则作为监督重点补充开展对部分省局的定向督审工作,使内部监督更具差异化,风险防控更具针对性。实地查证结果既点对点督促被监督对象整改追责,更用以完善远程分析方式方法,调整对应省局的风险等级辨识卡。
四是重点风险链式排查,精诚驱动风险预警“巡航舰”。重点聚焦增值税发票管理风险,结合被督审单位区域经济发展、地理物产特点、特定行业经营惯例等情况形成带有区域个性化色彩的指标脚本,有效发现若干纳税人涉嫌虚开发票的线索,验证初步“画像”的精准性;并运用倒查思维对增值税发票增版审批、外部快速反应风险应对、异常凭证处理以及税务稽查等执法情况进行了全链条风险排查;对涉嫌虚开纳税人的上游发票进行溯源分析,从而圈定他省税务机关代开发票风险集中的区域。承担督审职能的国家税务总局驻上海特派办第二大队及时向省局发送风险提示,同时与承担稽查职能的第一大队以及被督审单位的督审、纪检条线精诚联动,抓实抓好纳税人端、税务人端等多场景风险预警巡航,发挥“外打内防”作用,对涉税违法行为和职务违规行为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驻上海特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