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乎网站

首页 > 问答 > 全国  >  中国税务报:​实施“评查一体化”机制 衡水税务提高风险管理精准度

中国税务报:​实施“评查一体化”机制 衡水税务提高风险管理精准度

实施“评查一体化”机制 衡水税务提高风险管理精准度

2022年07月05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6        作者:陈君 丁文娣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衡水市税务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在税收管理中实施了“评查一体化”管理机制,提升了辖区企业涉税疑点的识别速度,同时,通过实施风险分类管理措施,增强了企业涉税风险的精准监控和处理能力,有效降低了企业涉税风险。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截至目前,该局已开展“评查一体化”团队作业4期,对51户企业涉税数据进行了集中分析,共发现涉税风险疑点892个;为低风险企业制作《风险预警提示提醒表单》18份;针对中高风险企业制作《税务稽查项目书》33份。其中,18户存在涉税疑点的低风险企业按照提醒已完成税收风险自查,补缴税款36万元。

评查一体,“点对点”排险

衡水市税务局副局长李江燕介绍说,“评查一体化”管理机制主要是依托税收征管软件和征管大数据技术等信息技术,整合风险评估和税务稽查的部分流程,使税收风险分析和疑点核查两者实现有机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监管和核查效率。

日常工作中,风控分析团队分行业建立税收风险评估模型,整合征管、税政等内部管理信息和第三方涉税数据,对行业企业的申报数据、财务信息等实施风险分析,并将结果分为无风险、低风险、中高风险三个不同等级,分别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该局明确,对不存在涉税风险点的纳税人,按照“无风险不检查、无审批不入户”的原则,尽量做到不打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对低风险纳税人,由风控部门针对企业风险情况,进行税收风险预警提醒,辅导帮助其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及时助企业排除风险;对于具有中高风险的纳税人,稽查部门及时介入,督导企业先进行自查,由稽查部门对其自查情况进行复核,对自查后仍存在较大税收风险的企业,按规定立案实施税收检查。

定向辅导,“手把手”纠错

不久前,该局风险分析团队在对行业企业进行税收疑点分析时,发现辖区一家橡胶产品生产企业具有涉税风险。第三方信息显示,企业在建工程已投入使用,但申报信息却显示企业并未申报房产税。此外,这家企业还存在增资后未及时缴纳印花税的情况。

于是,风控人员立即启动风险应对程序,上门走访了这家风险企业。经过与企业人员沟通,风控人员了解到,这家企业所出的“状况”,是财务人员不了解相关税收政策法规、未按期申报缴纳相关税款所导致。

为此,税务人员对企业财务人员开展了针对性政策辅导,详细讲解、剖析了有关税收政策和法规。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财税地字〔1986〕8号)第十九条规定:“纳税人在办理验收手续前已使用或出租、出借的新建房屋,应按规定征收房产税。”他们向企业人员表示,企业在建的工程已投入使用,应及时计算缴纳房产税。

企业若发生增资行为,按照印花税法第十一条规定,“已缴纳印花税的营业账簿,以后年度记载的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合计金额比已缴纳印花税的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合计金额增加的,按照增加部分计算应纳税额”,因此,应依法计算缴纳印花税。

此外,税务人员还对该企业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后,折旧年限及折旧方法的确定,以及在账目上如何规范处理等进行了针对性辅导,并对增资后企业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相关科目的调整提出了意见建议。

由于该企业的情况属于低风险,风控人员按规定,将企业风险疑点清单交给了财务负责人,并嘱咐企业对照风险点进行自查整改。该企业按要求自查后,按期补缴了税款和滞纳金。

“税务部门的风险提醒和专业辅导太赞了,帮我们及时找出了财务管理和涉税业务中的不足和漏洞,让我们既减少了损失,又提高了财务管理能力。”该公司负责人刘经理说。

“‘评查一体化’机制在快速查找涉税风险的同时,精准排险,不仅减少了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的打扰,而且提高了征管、服务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让执法行为有力度也有温度。”衡水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国增说,下一步,衡水市税务局将结合征管和服务需求,依托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继续完善“评查一体化”机制,不断提高执法精确度和服务水平。

附件: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