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让“塔可思”在屏上露个脸
2022年08月29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8 作者:雷丁 刘洁 本报记者 郑国勇 程丽华
1分52秒的镜头里,浓缩了5年来智慧税务建设的成果:AR智能技术扫描纳税人信息、虚拟税务人“塔可思”讲解政策、5G智税大厅提供套餐式服务……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大连市甘井子区税务局拍摄的税收公益广告《智税相伴 一路有我》,在首届大连税收公益广告大赛上被评为视频类一等奖。大赛特约评委、影视制作人徐佳宁认为,“作品很接地气,通过简单的语言与镜头,抓住了观众眼球,传达了丰富的内容,传递了税收温情。”
“塔可思”成了“大明星”
甘井子区税务局是大连市税务系统管户最多的征收单位,办税服务厅业务量一度占到全市的1/5。近年来,该局推进智慧税务建设,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便利化服务,纳税人缴费人纷纷点赞。
“这5年,办税缴费从‘马路’到‘网路’,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用跑’,税务干部是见证人,也应该成为记录者。”恰好大连市税务局举办首届大连税收公益广告大赛,他们决定通过视频,展示智慧税务建设的成果。
作品脚本创作者张琪,作为甘井子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办税服务厅)的干部,亲历了智慧税务的建设过程。谈到脚本创作的故事,张琪回忆起“塔可思”的“加盟”过程。“塔可思”是大连市税务局采集真人形象,利用数字虚拟技术“创造”出来的虚拟税务人,能在办税服务厅模拟税务人员,解答纳税人的问题。
最初,张琪没有把“塔可思”加入脚本,这可引起了小伙伴的不满。讨论时,办税服务厅窗口人员强烈建议,应该让“塔可思”露脸。“‘塔可思’每天给纳税人缴费人解答50多个问题,方便了纳税人,也帮我们减了负!”视频发布后,“塔可思”成了“大明星”。
“圈外人”拍出了专业范儿
多从纳税人缴费人的角度想一想,多和纳税人缴费人聊一聊。《智税相伴 一路有我》的创作团队认为,作品得到广泛认可的诀窍是“请纳税人参与进来,拍摄他们感受最深的事”。
这个团队的成员来自甘井子区税务局税收宣传小组,平均年龄27岁。视频拍摄期间,除了把镜头聚焦办税服务厅窗口人员之外,他们还现场邀请纳税人参与场景设计,并出镜拍摄,原汁原味还原了真实的办税场景,让观众更有代入感和体验感。
参与拍摄的一家企业法定代表人李女士说:“这些年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智慧税务带来的便捷,这部作品客观反映了我们办税缴费的真实情况,所以我愿意出点力。”
如何通过镜头语言介绍办税服务厅AR眼镜的功能,成为拍摄中期最让团队感到困惑的难题。
“我们戴着眼镜,观众不知道通过眼镜能看到什么内容,怎么展示?”“要不通过动画来展示这部分内容?”“如果用动画,会不会把我们视频的主题冲淡?”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时,青年干部何雨霏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办税服务厅真人实景拍摄,用文字表述AR眼镜功能,再通过后期制作把画面和文字组合起来。
为了实现这个想法,何雨霏加班加点,赢得了制作人员的称赞:“剧本、拍摄、后期,你们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的确,在这个团队里,有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人才”,有多年从事美术作品创作的“画手”,有张琪这样爱好写作的“写手”,他们既是导演、编剧、监制、场记,也是演员。打磨剧本,选择场景,设计动作,调整镜头,这些影视“圈外人”把这部自编自导自演的公益广告作品拍出了专业范儿。
《智税相伴,一路有我》在首届大连税收公益广告大赛发布后,收到了大量好评。
大连市甘井子区人大代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炜说:“观看公益广告片后,我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年大连税务部门在改善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上付出的努力。作品中传达出来的变化,体现了税务部门的担当。”
“现在每天来找‘塔可思’的人越来越多,我都感觉自己快失业了!”甘井子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导税人员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