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乎网站

首页 > 问答 > 全国  >  中国税务报:“放管服”改革十年,浙江涉税市场主体呈现显著特征:准确识变,主动管控税务风险

中国税务报:“放管服”改革十年,浙江涉税市场主体呈现显著特征:准确识变,主动管控税务风险

“放管服”改革十年,浙江涉税市场主体呈现显著特征:准确识变,主动管控税务风险

2022年09月13日中国税务报  版次:05        作者:本报记者 覃韦英曌 虞立教 通讯员 徐婧静 黄珣 郝锦华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这是面对“放管服”改革一系列举措,浙江涉税市场主体从最初的被动适应逐步作出的新选择。最近几天,本报记者在浙江采访了十余家涉税市场主体的财税负责人,听他们讲述亲身经历的“放管服”改革故事。多位企业财税负责人表示,十年来,实打实的改革举措,既让他们在办税方面获得了更多的便利,也让他们意识到了提升税法遵从能力的必要性。在浙江,涉税市场主体在税务部门帮助下,主动强化自身税务风险管理已蔚然成风。


放 “办税难度降低了, 自我要求不能松”


简政放权作为“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营商环境改善的重要举措。这几年来,税务部门进一步取消税务行政审理和前置性审核事项,精简纳税人资料报送,对大部分税收优惠事项实行企业“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模式,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多位企业财税负责人表示,随着税务部门简政放权的不断推进,企业日常涉税事项办理效率更高了,对自我的合规要求也更高了。


在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晓成看来,日常涉税事项办理过程中,不断优化的纳税申报方式,是“放管服”改革的一个缩影。以前,企业办理纳税申报,需要填写多张报表,新的财税人员上手往往比较慢。随着简政放权的进一步推进,“多税合一”,财产和行为税10个税种合并申报,增值税、消费税与附加税费申报表整合,一张表办多件事。同时,电子税务局支持纳税人自行将本单位财务报表转化为符合税务部门格式要求的财务报表,并随财务数据、开票数据等自动导入纳税申报系统,实现即时申报、一键申报,进一步压缩了报税时间。王晓成介绍,为了进一步提升纳税申报的准确率,公司成立了税务管理专业委员会,强化涉税数据的填报、复核流程,确保申报数据的准确、合规。“办税难度降低了,自我要求不能松。”王晓成说。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出口退税的提速。浙江贝盛绿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太阳能电池板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70%以上是外销。这些年来,公司法定代表人邱小永亲眼见证了企业出口退税速度的提升——退税款的到账时间,从以前的一个月,逐渐缩短到半个月、一周。现在,最快只需要两天。尤其是税务部门在出口退税方面推出的“先退后审”管理模式,既让企业受益颇多,也给企业的内部管理带来了正向激励。邱小永告诉记者,为了保证顺畅享受这些便利举措,公司持续完善日常单证的管理和出口退(免)税风险控制,及时跟进、收集出口货物单据,规避后续的涉税风险,以达到一类出口企业的标准。


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税收优惠相关资料留存备查,在给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自我管理要求。浙江天能电源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天能电源财务负责人卢志贤说,作为一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是一项重要的税收优惠。以前,企业办理退税,流程比较烦琐,不仅需要线下处理,而且退税款到账时间也比较长。随着“简政放权”的不断深入,企业网上即可办理申报,相关资料也由事前报送改为留存备查,办税压力减轻了不少。据卢志贤介绍,为了满足税务合规的要求,天能电源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40号)的要求,第一时间对企业内部资料进行了梳理,确保企业备查资料齐全。


管 “与其被动整改,不如主动防范风险”


采访中,多位企业财税负责人表示,随着监管水平不断提升,税务部门监管更精准,企业的涉税违法违规行为很容易就被监测发现。与此同时,税务部门坚持“放管结合”的原则,推出了“首违不罚”等服务举措,在不断强化精准监管的同时,助推企业不断提升税法遵从度。


“税务部门的监管越来越精准了!”浙江拙诚律师事务所财务负责人余乐君说,税务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不断强化纳税信用的结果运用和风险管理,构建“信用+风险”管理模式,促使企业更加重视日常合规管理。2021年,拙诚律师事务所收到税务部门的通知,才发现企业2019年度收到了一张是虚开增值税发票。余乐君和同事们积极配合调查,主动补税并进行了相应的追溯调整。这之后,拙诚律师事务所更加重视涉税事项的合规管理。


采访中,记者深刻感受到,税务部门的“放管结合”,正催化企业内部涉税风险管控理念不断转变。杭州长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最近几天,长川科技税务经理陈雷,正在与财税团队的同事们一起,集中精力完成月度财务报表的梳理和涉税情况的汇总。据了解,这主要是为了给纳税申报预留出足够的时间,对涉税风险进行仔细梳理,确保纳税申报准确翔实,避免后续风险。


2021年,长川科技旗下一家子公司的办税人员由于工作疏忽忘记办理零申报,导致这家子公司收到了税务部门申报逾期的风险提醒。正在陈雷因此事而焦急时,税务部门及时告知,相关事项可以适用“首违不罚”,只要及时整改,企业就不会受到行政处罚,这让陈雷及团队成员松了口气。此后,长川科技进一步增强涉税合规管理,以风险为导向,持续优化内部税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比如,对跨境支付业务等事项,增加税务审批环节,提前梳理是否涉及境内税款代扣代缴义务等问题,防范后续涉税风险。“税务部门的‘放管结合’,也让我们的管理意识发生了转变,与其等待被动整改,不如主动出击,做好涉税风险防范。”陈雷说。


在浙江明日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建功看来,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在根据税务部门要求梳理日常涉税管理要点的同时,应主动迎接变革。目前,明日控股一方面已经在合同审批环节中内置涉税条款审核机制,另一方面还通过加强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启动了税控、费控、电子档案等财务数字化系统建设,基于公司成熟的“业务+数据”双中台体系,着力打造“业务—资金—会计—税务”一体化系统,提升税务管理的效率和风险把控能力。


服 “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纳税服务”


在“放管服”改革中,税务部门不仅推出了一对一、点对点等精细服务,确保税费优惠直达快享,而且针对企业涉税疑难问题,推出了跨区域涉税事项通办等服务举措。“税务部门的守护,让我们如沐春风。”多位企业财税负责人说。


9月2日,记者与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滨江区税务局税源管理二科副科长林径平一起走进了阿里巴巴滨江园区。林径平熟练地在接待室的机器上进行操作,不一会儿就办好了入园登记手续。阿里集团税务部税务总监马丽丽说:“在2021年度的通讯账单中,我们税务团队的不少同事,都与滨江区税务干部成为‘联系最紧密的人’,彼此之间,确实是非常熟悉的老朋友了。”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纳税服务。”马丽丽告诉记者,从2013年首次与浙江省税务部门签订税收遵从协议以来,阿里集团一直保持与税务部门的顺畅沟通。最近几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浙江省税务部门相继推出了“税收征纳沟通平台”“政策直播课堂”“问办一体”等服务举措,还利用钉钉等平台随时与企业沟通联系。马丽丽说,这让企业日常涉税事项办理起来更加高效,也让她和团队有了更多的时间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内部税务合规管理机制等更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环节当中。


善假于物,方能顺应规律,实现自我提升。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税务部经理高磊说,税务部门日益优化的纳税服务,是企业财税人员不断提升自身水平的有力工具。高磊告诉记者,嘉兴市税务部门组建了一支大企业税收政策专家团队,通过实施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制度,为大企业提供全方位涉税服务,这为企业解决复杂涉税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据高磊介绍,新凤鸣集团下属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省三个市区,跨市关联交易比较频繁。为了提前规避相关风险,新凤鸣积极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对省内跨市关联交易的转让定价等问题进行事先裁定。今年,企业在江苏设立子公司并投入生产,未来可能会发生跨省关联交易。有了前期的经验,这一次,高磊和团队把工作做在了前面,在子公司成立前,就与税务部门对接,沟通协调跨省事先裁定的工作。最近一段时间,集团母公司、江苏子公司正在积极与主管税务部门对接,提供集团往年结算资料、关联交易定价方案等资料,争取早日与税务部门达成一致意见。

通过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交流,高磊也意识到,不断提升集团财税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企业内部税务管理能力,是顺畅享受这些优质服务的重要前提。为此,新凤鸣不断创新财税管理理念,探索契合企业发展的税务管理制度,设立了独立于财务管理部的税务管理部门,建立起相应的部门人员岗责体系和绩效评价机制,并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增强企业税务能力。

附件: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