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优惠的同时贡献更多税收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2022年09月13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5 作者:本报记者 张剀
【新闻回放】9月7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布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报告。今年是全国工商联连续组织开展的第24次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共有8602家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参加。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263.67亿元,比上年增加28.66亿元;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125.72亿元,比上年增加25.21亿元。
9月7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民营企业具有纳税总额小幅增长、社会贡献持续加大等显著特点。报告称,过去一年,作为全国税收的龙头和重要组成部分,500强企业对税收增长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尤其是制造业和互联网服务业。通读报告后不难发现,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贡献了更多的税收,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报告显示,在研发投入方面,全国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为1.45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38.58%,同比增加23.14%。其中,华为以1427亿元研发费用居榜首,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2.41%。据了解,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一般用来指代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比值。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岳树民分析,民营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增加,强度增大,说明更多民营企业认识到企业要发展、要做大做强做优,必须依靠研发创新。民营企业研发投入进一步增加、研发规模扩大、在整个研发规模中占比提高,说明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型的基础逐步夯实,构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逐步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科技自主性、核心技术自主性逐步加强。
岳树民认为,更多民营企业扩大研发投入,也说明国家采取的包括财税政策在内的鼓励研发投入的各项政策措施、制度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与全国工商联的分析比较一致。报告显示,民营企业500强中,有406家企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来源于自主开发与研制,426家企业通过自筹资金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全国工商联在分析民营企业500强注重研发和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的原因时,明确指出,税收减免政策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民营企业主要是靠市场竞争求得生存和发展,这决定了民营企业在运用创新规律和国家政策方面更加灵敏。近年来,为鼓励企业研发,我国出台了多层次、成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全方位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民营企业因此受益颇多。比如,从事研发活动的民营企业满足规定条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就可以按照15%的优惠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科技部统计,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十多年前的4.9万家,增加到2021年的33万家(多数为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投入的70%,纳税额由2012年的0.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3万亿元。
同时,为了鼓励企业持续加大集成电路的研发力度,突破一些重要的“卡脖子”技术,国家出台了非常有力度的税收优惠——在满足其他规定条件的前提下,企业研发的集成电路如果线宽分别小于28纳米(含)、65纳米(含)或130纳米(含),可以分别对应享受免缴10年企业所得税优惠、“五免六减半”优惠、“两免三减半”优惠。虽然目前能够享受这一税收优惠的企业数量并不多,但国家已经表明了清晰的导向:研发力度越大、研发成果科技含量越高,能够享受的税收优惠就越多。
此外,考虑到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集成电路企业税收优惠、重点软件企业税收优惠都是在获利年度起才能享受,国家出台了一项非常有针对性和互补性的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且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2012年的50%、2018年的75%,提升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100%。9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今年第四季度,对现行按75%比例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行业,统一提高扣除比例到100%。根据这一政策,只要企业投入研发,符合条件的相关费用就可以加计扣除。这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对冲研发风险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随着减税降费措施有力落实,全年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实现了“放水养鱼”“水多鱼多”良性循环。在此背景下,民营企业500强的纳税总额较上年实现了小幅上涨。报告显示,2021年,民营企业500强纳税总额达1.37万亿元,增幅为0.17%,占全国税收总额的7.9%。纳税额超过500亿元的企业共3家,分别是万科(754.01亿元)、华为(672.00亿元)、碧桂园(617.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