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诊断室》系列第十二期
大连税务 2022-06-28 15:43 发表于辽宁
卷首语
在税收实践中,无论是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还是企业本身的风险自查,都离不开对税务风险个案的分析。本栏目将通过一些风险案例对企业易发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帮助企业及时发现类似“症状”,并找出其内在“病因”,为企业提供一次税务“健康体检”。
某天,A科技公司的王老板
与财务小陈发生了以下对话:
小陈啊,听说今年税务部门出台了利好咱们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是什么情况呀?
老板,今年出台的《2022年第16号公告》规定了我们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按100%的比例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提高了25%的比例。这个政策就是为了鼓励咱们企业自主研发,咱们可以省不少税款了。
这可解了咱们企业的燃眉之急,让咱们有资金投入研发呀。那咱们应该如何正确核算研发费用呢?
王老板
本期案例:
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正确核算研发费用?
第一步、症状分析
A公司是市内的一家游戏开发公司。在遭遇新冠疫情后,由于人们普遍减少外出和聚集性活动,催生了新一轮游戏热潮,A公司的营收也因此屡创新高。在游戏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内部竞争也愈发激烈,使得A公司不得不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正在A公司财务小陈苦于如何平衡公司的收入与研发支出时,他在某行业展览上了解到,业内企业普遍都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于是,在2021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小陈将A公司当前的3个项目均按照当时政策适用75%加计扣除进行了填报。一天,小陈接到税务机关的电话,告知A公司可能存在错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的风险。小王按要求提供了研发费用支出的相关资料。
病因确定:经税务机关判断,A公司所申报的加计扣除项目中,有2个项目属于商品化后为顾客提供的技术支持活动,不符合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第二步、诊断意见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规定,研发活动,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性活动。根据规定,以下活动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企业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对某项科研成果的直接应用;企业在商品化后为顾客提供的技术支持活动;对现存产品、服务、技术、材料或工艺流程进行的重复或简单改变;市场调查研究、效率调查或管理研究;社会科学、艺术或人文学方面的研究等。
最终结论:A公司相关的游戏售后技术支持、游戏故障的维护和游戏常规性升级,属于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不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在税务机关的辅导下,A公司重新梳理并正确归集相关费用,更正申报并补缴企业所得税税款及滞纳金。
第三步、处方建议
准确归集研发费用,是享受相关优惠的第一步,需要企业予以足够的重视。在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实务工作中,经常会有一些企业对研发费用的归集不规范,比如:将常规性升级、售后服务等错误列入研发费用;研发费用与非研发费用混淆在一起等。企业对研发费用归集不规范,很可能导致虚增了研发费用,给自己带来税务风险。
此外,提示科技型中小企业还可以关注以下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预缴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公告》(2022年第10号)企业可以自主选择10月份预缴申报第3季度(按季预缴)或9月份(按月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就当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对10月份预缴申报期未选择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也可以在办理当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统一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