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都市报:温州破获全省最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为国家税务止损6亿元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谢树华
日期:2019.6.27
温州网讯 文成4家珠宝公司用40多亿元在半年内买入黄金10多吨。黄金到手后,他们却打折抛售,累计“亏损”上千万元。
这蹊跷的黄金交易背后,隐藏着巨额偷漏税案件。
经近两年侦办,国家税务总局温州市税务局稽查局联合我市公安机关成功侦破公安部督办的“10·10”文成县欣鑫珠宝有限公司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还破获上海一起同类案件,涉案总金额达120多亿元,涉及全国十多个省份的数百家企业。
该案成功侦破后,省委书记车俊、省长袁家军分别作出批示,对专案组予以高度肯定。
4家公司开出32亿元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发后“人去楼空”
2015年10月初,市国税稽查局获取线索:2015年4月至9月,文成县欣鑫珠宝有限公司等4家珠宝公司先后向北京、天津、大连、南京、重庆等地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32亿多元,具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重大嫌疑。
经税务、公安联合初步调查,发现文成欣鑫珠宝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为2015年3月先后注册成立,案发后均“人去楼空”。
税务稽查部门初步判定这可能是一起典型的“黄金票”偷漏税案件。
2015年10月20日,税务稽查部门、公安机关成立联合专案组,案件代号“10·10专案”,由于案情重大,还被列为公安部督办案件,要求限期侦破。
税务检查人员说,黄金具有保值储值的特殊性,很多购买者不会索要“增值税专用发票”,黄金销售方会将多出的这部分专用发票非法虚开倒卖。不法分子将专用发票虚开、变造后,用于套取或非法买卖给非经营黄金的企业抵扣税款,达到少缴应纳税款的目的。此类案件俗称“黄金票”案。
挖出皮包公司幕后“影子人”,下游企业达67家
这个犯罪团伙具有极强的反侦查意识,4家公司及相关企业均为“空壳”公司。企业是通过网购身份信息注册,雇用外地无业人员担任法人代表、股东,开卡和资金往来全部使用他人身份信息,隐蔽性极强。
专案组围绕案件的资金流、票流和物品流(黄金),累计分析100多万条数据和5轮资金轮换查询,挖出了幕后出资人、提金人和账户提供人等。
专案组查明,2015年3月,文成人金某(男,47岁,系文成县第八届政协委员)伙同台州临海人蒋某,以网络购买身份信息并雇用外地无业人员担任法定代表人、股东方式,在文成注册成立了4家珠宝公司。
金某等实际控制人作为“影子人”幕后操控“皮包”公司,通过上海华远、山东招金等公司向上海黄金交易所购买大量黄金,完成真实交易。同时,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让犯罪嫌疑人李某等人出资,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地设立67家下游企业,共同参与销售增值税专票。
15名犯罪分子全部落网 为国家税务止损6亿元
税务检查人员说,这伙人会把这批黄金以低于市场价0.5元/克左右的折扣,以不开票的形式快速抛售,“通过‘票货分离’,累计取得42亿元的进项增值税专用发票。”
案发前,该团伙已经累计虚开32亿元销项增值税专用发票给下游受票企业,从中获利上亿元。由于及时被立案侦办,该犯罪团伙手头尚有10亿元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尚未向国税机关抵扣。此外,专案组还查明该团伙成员李某以同样的作案手段,涉嫌在上海、江苏、安徽等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还破获一起涉案金额达48亿元的税案。
专案组先后到辽宁、深圳,在全国跨地区收网抓捕,最终将涉及南、北、中部的三个团伙15名嫌疑人全部缉捕归案。
该案是浙江省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侦破的涉案值最大的一起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该案(温州专案)中的10多名犯罪分子目前均已被法院判决服刑,税务稽查部门通过该案有效挽回国家直接经济损失4.67亿元,阻止国家税款流失1.44亿元。
税务检查人员说,随着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工作的推进,不法分子通过篡改企业名称、货物名称等汉字信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活动难度显著加大,此类案件得到了有效遏制。